japanesehd无码中文字幕_亚洲高潮AV合集_中文字幕无码久久免费_国产yin乱视频无码

首頁>檢索頁>當前

擔負起新時代國家安全學建設的使命

發(fā)布時間:2024-04-15 作者:樊偉 林維 來源:中國教育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比婕訌妵野踩逃切聲r代高等學校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投身國家安全事業(yè)的時代責任。

西南政法大學作為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深厚紅色基因的法學院校,多年來培養(yǎng)了大批國安戰(zhàn)線和國安教育人才,為探索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時代新征程,學校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聚焦國家安全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命題,將總體國家安全觀宣傳教育與學科建設、學術研究、人才培養(yǎng)貫通起來,以“法學+國家安全”切入創(chuàng)新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以“國內法治+涉外法治”統(tǒng)籌推進國家安全法治研究,以“大學校+大舞臺”投身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奮力為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貢獻智慧和力量。

厚植國家安全學科建設之基

2018年5月,學校積極響應國家安全戰(zhàn)略需求,在全國普通高校中成立首個國家安全學院,開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之先河,搭建起國家安全學科的“四梁八柱”。2019年,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探索培養(yǎng)國家安全專業(yè)人才試點單位。2024年,“海外利益安全”專業(yè)被教育部納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學校成為全國首個招收海外利益安全專業(yè)的高校。截至目前,學校已培養(yǎng)國家安全專業(yè)碩士143名、博士53名,為黨政機關、司法部門、跨國公司和科研院所輸送了一批國家安全急需人才。

加強科學謀劃,明確目標任務。學校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引,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推動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學校先后制定《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建設“八個一工程”實施方案》《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建設方案》《支持國家安全學院建設意見》《國家安全學“雙一流”建設行動方案》等多個相關文件,錨定目標,掛圖作戰(zhàn)。學校于2021年獲批全國首批、政法院校唯一的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23年獲批全國首批、政法院校唯一的國家安全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深化協(xié)同合作,打造專業(yè)團隊。學校打破傳統(tǒng)學科建設慣性,出臺新興學科建設支持政策,引導多學科師資投身國家安全學這一交叉學科。同時,外聘全國知名國家安全專家作為兼職研究員。通過內培外引,打造了一支近70人規(guī)模的高水平團隊。新時代國家安全法治建設團隊、總體國家安全觀基礎理論團隊、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闡釋與創(chuàng)新實踐團隊等教學團隊入選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重慶市研究生導師團隊等。

持續(xù)改革創(chuàng)新,貫通培養(yǎng)體系。在沒有現(xiàn)成經(jīng)驗模式可借鑒的情況下,學校改革突破,敢為人先,積極探索國家安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在本科階段開辦全國首個海外利益保護實驗班。在研究生層次,率先在法學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全國首個國家安全學二級學科,打造國家安全基礎理論、國家安全法治、社會安全等特色方向,在全國較早構建起國家安全學本碩博貫通人才培養(yǎng)體系,入選2019年全國法學教育十大事件。

磨礪國家安全學術研究之劍

學校充分發(fā)揮“政法”特色和新型政法學科集群優(yōu)勢,積極參與國家安全法律法規(guī)、政策文件起草和修訂,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要,扛起國家安全法治研究的大旗。

    開展有組織科研,凝練學科方向。統(tǒng)籌推進有組織科研,突出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干的關鍵作用,加強團隊建設。深化法學與國家安全學交叉融合,組織多學科力量協(xié)同開展科研攻關,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代國家安全法治的體系建設與實施措施研究”,不斷夯實國家安全法治理論基礎,助力構建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學校發(fā)揮法學學科優(yōu)勢,準確把握國家安全法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突出問題、前沿問題,凝練出國家安全基礎理論、國家安全法治、社會安全治理3個基礎學科方向,以及海外利益保護、國家安全風險治理、政治安全、經(jīng)濟安全、文化安全等5個特色學科方向,構成了特色鮮明的國家安全學學科體系。

    聚焦國家重大戰(zhàn)略,建設高端智庫。學校與中央部委和重慶市有關實務部門深度合作,持續(xù)推進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院、國際恐怖主義問題研究中心、政治安全研究中心等智庫平臺和國家安全風險智慧監(jiān)測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建設,主動服務國家安全斗爭實踐。及時跟蹤國家安全現(xiàn)實問題,提供資政建議,圍繞國家安全的風險應對等重大現(xiàn)實問題,產出一批顯示度高、影響力大的研究成果。2020年,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院獲批重慶市新型重點智庫。2023年,西南政法大學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基地獲批重慶市首批新型重點智庫和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基地。2024年,國家安全風險智慧治理實驗室入選首批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打造涉外平臺。學校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主動謀劃,提前布局,深度服務“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強力推進涉外法治學術共同體建設。在優(yōu)化“法學+”涉外法治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上,圍繞涉外國家安全法律法規(guī)體系建設、海外利益保護的法治支撐、涉外斗爭法治手段的綜合運用,建成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涉外法律數(shù)據(jù)庫等平臺。2022年,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東盟法治研究院)獲批六部委共建的首批國家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

唱響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強音

學校充分發(fā)揮國家安全學科專業(yè)優(yōu)勢,將國家安全宣傳教育融入國家安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以“為誰說、由誰說、說什么、怎么說”為主線,共同唱響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強音。學校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國家安全宣傳教育納入學科建設整體布局,打造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宣講團品牌,強化對學生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專業(yè)訓練、實踐鍛煉,著力推進國家安全教育傳播體系建設。

堅持理論闡釋與宣傳教育相結合。學校堅持以國家戰(zhàn)略需求為導向,持續(xù)深化國家安全理論研究闡釋和應用,著力開展有組織的科學研究和智庫建設,持續(xù)產出重大科研成果集群,為總體國家安全觀宣傳教育提供前沿高端的理論支持。學校專門成立總體國家安全觀講師團,推進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往深處走、往實處去,不斷提升國家安全宣傳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講師團為重慶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和各級國家機關、社會單位舉辦講座、開展培訓、提供咨詢百余次。同時,學校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把國家安全教育納入課程教學體系,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教學。在每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學校都會策劃組織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推動專業(yè)課程知識學習轉化,為青年學生提升專業(yè)能力搭建平臺。

堅持教書育人和宣傳教育相結合。學校成立全國首支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宣講團,組織學生在宣講中鍛煉、在實踐中成長。學生們利用情景短劇、微視頻、歌曲創(chuàng)作等方式,深入淺出地講解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偉力。2019年4月,宣講團開展全國首場總體國家安全觀校園大型宣講活動,線上線下受眾數(shù)百萬人。學校利用社會大課堂,引導青年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在助力提升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的同時實現(xiàn)自我成長。目前,學校正在全面推進“總體國家安全觀·創(chuàng)新引領10周年”“十個一”系列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宣講團師生面向不同受眾群體,以日常生活“小切口”反映總體國家安全觀“大主題”,策劃實施了國家安全教育“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qū)”“進企業(yè)”“進機關”“進軍營”“進網(wǎng)絡”系列“七進”宣講活動,不斷提升宣講覆蓋面,不斷增強青年學生宣講實踐能力。

    堅持定期宣傳與長效教育相結合。學校將“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拓展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月”,提高“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宣傳效果,常態(tài)化組織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足跡遍布川渝大地,在筑牢人民防線上展現(xiàn)西政作為。與此同時,學校持續(xù)深化宣講內涵,著力提升青年學生服務國家戰(zhàn)略的專業(y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宣講團在傳統(tǒng)宣講政治安全基礎上,結合新時代信息傳播形式和青年群體特點,圍繞新時代國家安全各領域,挖掘有深度、有溫度的故事,創(chuàng)新開展合唱、短訊等多種形式的宣講活動,不斷強化青年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2023年,宣講團聚焦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重點領域,自編自導自演“一年一會”國安小劇場,生動解讀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豐富內涵,推動形成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的濃厚氛圍。截至目前,宣講團累計開展線上線下宣講百余場次,參與宣講學生上千人次,受眾達500多萬人次。

(作者樊偉系西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林維系西南政法大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15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2643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