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大學2024年田野考古實習在山西省運城市夏縣基地正式開始,而吉林大學師生們在夏縣考古實踐基地續(xù)寫的故事,早在幾年前便已開啟。
打造一個全新的實踐教學基地
每年的秋季學期,吉林大學考古學院考古學本科三年級的學生,都要在教師的帶領下離開學校,來到考古發(fā)掘現場,經歷田野考古實習階段的學習和生活。2022年,2024屆44名本科畢業(yè)生的實習,是在運城市夏縣的吉林大學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里度過的。
2019年,在吉林大學、山西省和夏縣當地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考古學院啟動了實踐教學基地的規(guī)劃和籌建工作,2020年8月正式建成?;赝度胧褂貌痪?,就吸引了國內數十家考古文博相關單位、高校及科研機構來此參觀調研。
作為主要的發(fā)起人和締造者,吉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兼學位辦公室主任、考古學院教授段天璟和考古學院副院長、考古實習領隊方啟表示,規(guī)劃一個可以適應新時期考古學科發(fā)展需要的實踐教學基地,早在他們作為青年教師的時候,就已經在心里萌芽。
“2018年,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成立,在成立之初,我們就在一起商量,怎么能夠在田野考古本科生教學的實習實踐條件、規(guī)章制度等方面有所改進,讓學生們在一個相對比較理想的環(huán)境當中,更好地學習和生活,這是我們一直以來內心里涌動著的東西?!倍翁飙Z說。
全新的實踐教學基地能夠同時容納140多名師生在這里工作、學習和生活,文物陳列室、文物整理修復室、虛擬仿真教學實驗室、數字考古實驗室、信息數據處理中心等與學校內一樣的先進設施被精心設置,學生和教師公寓都安裝了網絡、空調和太陽能熱水器,這在從前是讓考古工作者無法想象的。
喬梁是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研究員、吉林大學考古學專業(yè)1978級的本科畢業(yè)生。學校在夏縣組織發(fā)掘工作以來,已經退休的他每年都要到這里與師生們待上一段時間,同時幫助指導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實踐訓練班學生在基地里的學習。
“我們1980年第一次參加實習,當時的生活條件都很差。大家住在農村,休息的時候進一趟城,洗個澡、改善一下生活……現在在基地這些東西都能實現了,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喬梁說。
參與發(fā)掘仰韶早期聚落遺址
吉林大學學生參與發(fā)掘的師村遺址地處中條山北麓青龍河故道的河曲地帶,是晉南地區(qū)發(fā)現的內涵最為豐富的仰韶早期聚落遺址。2019至2022年,吉林大學和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實踐訓練班師生在該遺址共發(fā)掘面積6500多平方米,取得了距今6000年以上的石雕、陶制蠶蛹與夯土遺存等重大發(fā)現,豐富了中華文明起源的歷史脈絡,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燦爛成就與重大貢獻。
這一年的實習是從7月29日開始的。在跨越夏、秋、冬三個季節(jié),為期四個多月的實習生活中,學生要在這里接受從勘探、調查、發(fā)掘、測繪、數字建模、采樣、浮選到清洗拼對陶片、器物修復等系統(tǒng)而嚴格的田野考古全過程訓練。
基地里的學習和生活條件相比從前無疑是幸福的,但考古現場的發(fā)掘工作依然非常辛苦。工作緊張忙碌的節(jié)奏,對學生們來說,是心理、身體和意志品質上的考驗,但又是蛻變成一個合格考古人的必經之路。
在發(fā)掘過程中,教師會給每一名學生分配一個5米乘5米的探方,從去掉地表覆土開始,一鏟再一鏟,一層又一層,數千年前的遺跡在他們面前慢慢顯露出原有的樣子。
最終,大家參與發(fā)掘的師村遺址,呈現了從6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早期、仰韶中期直到兩周、漢代、宋金等五個時期的文化遺存,這對他們考古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田野考古人才輩出
在這一年的挖掘工作中,除了出土石雕蠶蛹、石雕蠶繭等重要遺物之外,師生們還發(fā)掘出了很多房址、窯址等遺跡。當地的村民們早已習慣和熟悉了這些年輕的面龐,他們都知道每年夏天都會有很多吉林大學的學生來到這里學習。
喬梁對記者說,田野考古是一門真正的科學,作為教師不能把它僅僅當成一項工作、一個任務來做,還要多進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從理論上、原理上把它搞明白,只有這樣,考古實踐教學才會更有效,學生也會成長得更好更快,我們的考古發(fā)掘也才會更有收獲、更有意義。
該校學生高潔說:“我最大的改變就是變得更加踏實和沉穩(wěn)了,因為考古發(fā)掘是不可逆的,如果真的把遺物遺跡破壞了,就再也沒法復原,你是唯一一個經手的人,所以必須得把它做好,要靜下心來做好?!?/P>
2023年,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在夏縣當地啟動了更大規(guī)模、更具挑戰(zhàn)的轅村遺址考古發(fā)掘工作。同年8月,教育部發(fā)布《關于批準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吉林大學申報的“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以吉大考古山西夏縣基地為例”,獲得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成果二等獎。
今年夏天,基地又將迎來新一批參加田野考古實習的學生。教師說,他們將不斷提高學院的考古實踐教學水平,努力培養(yǎng)更多熱愛考古的青年人,讓中國的考古事業(yè)后繼有人、人才輩出。
《中國教育報》2024年08月12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2643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