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一起看起了電影,師生時而開懷大笑,時而陷入沉思,時而又感動落淚,與電影院觀影的氣氛沒什么不同。但大家觀看的不是商業(yè)大片,也不是文藝片,而是大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思政課微電影。這樣的教學方式在河北大學已經(jīng)延續(xù)了十多年,目前該校有超九成的學生選擇拍攝微電影的方式完成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很多微電影在全國獲獎,并成為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共享教學資源。
高校思政課如何調(diào)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個難點,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度比較低,學習的積極性不能充分激發(fā)。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讓我們進入了一個“微時代”。使用微博、微信、微視頻等方式交流和學習,已經(jīng)成為青年學生的常態(tài)。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像河北大學那樣讓“微電影”進入思政課堂,是順應“微時代”之舉。手機拍攝,電腦剪輯,準入門檻低;身邊場景,自導自演,制作成本低。拍攝微電影,高度契合學生的興趣點,把抽象的思政理論轉變?yōu)樯鷦有蜗蟮挠跋窈吐曄褡髌罚蠓嵘怂颊n的吸引力和實效性,釋放出巨大的教育能量。
微電影的拍攝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要拍攝出一部質量上乘的微電影,大學生要能吃苦耐勞,還要善于團結協(xié)作。拍攝前,需要構思劇本、設計場景、安排角色;拍攝時,需要反復排練、反復拍攝,以保證最佳效果。后期,如字幕、配樂、配音等,任務重、耗時多,學生如果不付出艱辛的勞動,就無法完成。同時,思政課微電影作業(yè),往往是分組安排的,同學間需要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和諧共處。產(chǎn)生了矛盾要及時化解,出現(xiàn)失誤要共同承擔,一件完美的作品,往往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伴隨著微電影的拍攝,這些“00后”大學生不知不覺中鍛煉了吃苦耐勞精神,學會了團結合作。
微電影的拍攝過程,也是一個大學生走進社會、了解社會的過程。雖然思政課微電影主題來自課內(nèi),但完成卻在課外,為了拍出一部接地氣、有思想高度的作品,大學生需要收集、準備各種素材,拍攝時要設計各種社會場景,與社會中的各類人物打交道,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喜怒哀樂。顯而易見的是,大學生拍攝微電影,就是從課堂走進社會、接觸社會的過程,能從中學到很多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
拍攝一部微電影,大學生還能掌握很多的知識技能。他們需要學習電影方面的全套知識,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部成功的微電影,能培養(yǎng)出一群出色的“微導演”“微編劇”“微演員”“微攝影師”等,學生的審美水平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升。
整體來看,拍攝完成一部微電影,大學生在精神品格、社會經(jīng)驗、知識技能、審美水平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鍛煉,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意義重大。
微電影思政課,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但也給高校的思政課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微電影思政課,雖然不照搬教材內(nèi)容,但不能脫離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在校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掌握尚不深,加之當前網(wǎng)絡信息極為豐富,大學生很容易受一些負面內(nèi)容的影響,可能剪輯、摻雜一些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容進入微電影。因此,思政課教師必須在學生微電影主題的確定、素材的選擇、表達方式的運用等方面,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嚴格的把關。同時,對于攝影方面的相關知識,教師也要有所指導,并提供相應的標準要求,否則學生草草交差,就失去了意義。
微電影思政課的成功啟示我們,應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特點,用他們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面對信息化數(shù)字化時代,高校應不斷適應新技術,嘗試新載體,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教育效果。
(作者系衡陽師范學院黨政辦公室副主任、高級政工師)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09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2643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