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梁丹)近日,歷時兩周的首屆國際基礎科學大會在北京懷柔正式落下帷幕。作為國際頂級學術盛會,本屆基礎科學大會吸引了800余名中外科學家和400余名學生參與,共舉行了500余場學術報告,另有10余場專題活動,聯動北京、上海、南京、香港四地衛(wèi)星會議,貢獻了一場知識的接力、思想的碰撞。
諾貝爾獎得主戴維·格羅斯作報告。學校供圖
“今年1月,我們開始向各國科學家發(fā)出邀請,令我們自己也感到吃驚的是,他們的反應十分熱烈。”國際基礎科學大會主席、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對記者說。本屆大會共匯集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00余名海外科學家,其中包括菲爾茲獎、圖靈獎、諾貝爾獎、沃爾夫獎、邵逸夫獎、科學探索獎等國際大獎得主,海外各國院士、重要國際學術組織代表等頂尖科學家近80位。
大學生在海報展上參觀交流。學校供圖
大會現場,印度數學學會主席迪潘德拉·普拉薩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講到:“中國擁有眾多才華出眾、訓練有素的學生,并能夠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發(fā)展機會。我認為中國已經成為科技研發(fā)的重要力量,并將繼續(xù)發(fā)展壯大?!?菲爾茲獎得主、歐洲科學院院士阿萊西奧·菲加利(Alessio Figalli)表示,很開心能夠參加本屆國際基礎科學大會,大會能夠讓全世界看到中國對于科學,尤其是基礎科學的重視。同時他對中國基礎科學發(fā)展的強勁勢頭表示欣喜。
學生與科學家做交流。學校供圖
在國際基礎科學大會上,諾貝爾獎得主戴維·格羅斯、菲爾茲獎得主雨果·杜米尼爾·科賓、菲爾茲獎得主阿萊西奧·菲加利、國際數學聯盟主席中島啟等眾多科學大師走入公眾視野,為基礎科學帶來了全新的注腳。他們將被認為枯燥、乏味的理論研究,與藝術、熱愛、美好、旅程這些詞匯連接在一起,改變著人們對理論科學的固有認知。
大會期間,大會組委會還聯合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市科協(xié)聯合開展了“大師面對面”“科學家面對面”和“青少年科學海報展示交流”等系列活動,并組織青少年觀摩大會開幕式、基礎科學與人工智能論壇等多場學術交流活動,為逐夢科學的學生們打造與科學大師的交流平臺。
大會現場。學校供圖
緊張忙碌的行程里,丘成桐依然特別注重與大學生和高中生代表進行交流。他殷切地問在座大二學生:“經過2年學習,能不能、敢不敢開始研究。”又不止一次地鼓勵學生們“挑戰(zhàn)那些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會帶來很大的回報?!眻D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表示:“我個人感覺,這20年來中國學生教育,至少在計算機領域,已經完全是世界一流的水平。但是還不夠。”諾貝爾獎得主戴維·格羅斯說:“要讓孩子盡可能多的探索,自己尋找答案?!笨茖W大師們無一例外地表達了對下一代的關愛,對基礎科學教育的重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2643e.com All Rights Reserved.